教育

“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北外举行

来源: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

|

2022-10-23

分享

2022年10月23日,“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成立大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

1.jpg

区域国别学是国家新设立的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为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探索区域国别研究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能力,北外联合全国多所高校倡议成立“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谭方正,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贾鹏,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等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新疆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领导和学界同仁在线上参会。会议由杨丹主持。

2.jpg

王定华向共同体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新老朋友汇聚一堂,共商中国区域国别学未来发展,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北外牵头发起成立的“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担起四项职能:一是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载体,始终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变革时代,抓住复兴契机,体现大国担当,发出大国强音。二是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平台,促进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探索区域国别研究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语言+区域国别研究的优势,科学探索当代中国语境下区域国别涉及的国家安全、国际组织、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或新型交叉领域,联合攻关,协同发展。三是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智库,着眼干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两个大局,为中国解决自身社会发展问题,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动力。四是成为贡献中国方案的窗口,从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出发,聚合区域国别学学者的思想力,促进区域国别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整合区域国别学学科教育资源,提升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新时代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3.jpg

于洪君表示,“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是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成立的,可以说是盛世、盛会、盛举。共同体的成立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国家近年来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必然结果。推进区域国别研究,要把国内问题、区域问题和全球问题的研究有机结合,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安全有机结合,把学科学术建设,研究队伍建设和合作机制体制建设有机结合。

4.jpg

刘伟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带有强烈的全球开放性,中国正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一条开放的新路。北外牵头成立“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体现了在伟大时代中的学术责任感。

5.jpg

谭方正指出了区域国别学发展的三大标志性事件,分别为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区域国别学研究被纳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和高校智库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形成了自己的宏伟蓝图;以北外为代表的各大高校相继成立区域国别学院和研究院,组建了自己的作战队伍。北外倡议成立的“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是代表荣誉、责任、情感、命运的共同体。他将共同体比喻成一个班级,并向班级的建设提出六点要求:高举班旗,永葆初心;落实班规,践行共同体倡议;呵护区域国别学科这朵“班花”,结出硕果;北外当好班长,展现担当;弘扬班风,团结奋斗。

6.jpg

贾鹏表示,区域国别学“十年磨一剑”,凝结着各领域学者、专家的汗水和智慧。高质量推进高校国别和区域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心怀国之大者,加强整体性谋划。要引导高校立足学科、区位、语言等比较优势;引导高校分类推进研究工作;引导高校重视智库建设质量;引导高校切实强化协同公关。设立区域国别学是国家所需,高校所盼,相信在学科建设的牵引下,在人才培养的支撑下,在相关学术组织和共同体的共同推同下,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将更好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脉搏,更好回答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7.jpg

于洪君、刘伟、谭方正、贾鹏、王定华、杨丹共同为“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揭牌。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又文教授宣读了“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倡议书,表达了从事区域国别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各位同仁的共同心声。

8.jpg

9.jpg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环节由贾文键主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教授,新疆大学校长姚强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委员张蕴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景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校长、东盟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谢尚果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教授等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分别发言,交流了对于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北外倡议成立的“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是深入了解世界发展的规律、响应国家在新时代重大战略需求的平台,体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担当,反映了新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为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开辟了重要途径。

10.jpg

杨丹作了题为“用共同体应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挑战”的主旨发言,分享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区域国别学?”这一问题的思考。他表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是“顶天立地”的重要创新,“顶天”代表可以通过推动中国全面深入的认知世界,形成中国的世界观,推动知识体系创新;“立地”代表可以通过融入和影响世界,形成世界的中国观,提升资政服务能力。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学术支撑,是讲好中国故事重要的话语支撑,也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重要的学科支撑。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既要有效回应国家需求,也要厚植学科发展基础;既要体现国之大者,也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更好应对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中国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应推动包含全球覆盖广度、长期研究深度、学科融合强度、需求响应速度、交叉印证精度有机结合的“五度融合”,以及覆盖联合科研攻关、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社会服务、联合国际交流的“四大联合”,破解学科发展瓶颈;同时以全球语言服务平台、多语种期刊方阵、“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发展网络,国际组织数据库、全球指数网、“外语+专业”跨校联合培养模式等北外优势践行区域国别共同体的北外担当。

11.jpg

与会专家学者就厘清区域国别学科的概念范畴,确立鲜明独立的学科属性,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模式,构建区域国别学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涵,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学科定位助力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高校师生等参加大会。

12.jpg

中国日报版权所有
Content@chinadaily.com.cn